5月31日,孟州市河雍街道東田丈村農戶在搶收小麥。孟州市今年種植的36.1萬畝小麥喜獲豐收。
“三夏”大忙,中原大地田野流金,麥香氤氳。從土地到種子,從生產方式到新農人,再到收儲體系變革,河南正以其深厚的農業底蘊和生動的創新實踐,演化出獨特的農業新質生產力,加速邁向農業強省。即日起,本報推出“從‘三夏’新質生產力看河南農業強省建設”系列觀察,帶您在金色的麥田里,透過記者的所見所聞,感受河南加快農業強省建設的行進步伐。敬請關注。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一頭連著國家戰略,一頭連著百姓生活,保障糧食安全的“發條”必須擰得緊之又緊。
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張王牌,我省用不足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近1/10的糧食、1/4的小麥。
不斷提升農業發展質效,讓“中國碗”多盛“河南糧”。近年來,我省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已經建成8500多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按照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環境生態化“六化”要求,啟動建設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不斷筑牢糧食安全的“耕”基。
高標準筑就大良田
農田建設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關鍵舉措,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支撐性工程,不僅對實現農業高產穩產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抗災減災的重要載體。
同樣是農田,高標準農田與普通農田相比,標準究竟高在哪里?
2022年新修訂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明確,高標準農田應符合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節水高效、農電配套、宜機作業、土壤肥沃、生態友好、抗災能力強等條件。
在中原農谷核心區——新鄉市平原示范區,金色的麥浪起伏蕩漾,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渠相連。六情預警監測站里的昆蟲雷達、智能孢子捕捉儀、高空測報燈等設備正在高效運行,實時監測麥田蟲情、旱情、墑情等情況,通過物聯網設備還可以將監測到的數據提供給新鄉市高標準農田管理中心,及時指導生產管理。高標準農田的優勢在這里盡顯無遺。
為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我省以糧食生產核心區為重點,圍繞農田灌溉、排水、地力提升等關鍵點,全面推行“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市場化模式。
今年,我省將新建45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加強高標準農田項目全過程管理,確保建一塊、成一塊。到2025年建成高標準農田8759萬畝、示范區1500萬畝。
農田盡顯“科技范兒”
5月28日,在周口市鄲城縣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胡集鄉犁鏵張莊麥田里,豫丹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雷正在查看小麥的成熟情況,盤算著收割日期。
田里一片金黃,王雷一臉輕松,“我流轉了1700多畝地,從種到收,全是智慧化、智能化管理。”
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便捷,體現在田間管理的方方面面。
“過去一人一天只能澆5畝地,現在打開手機上的智慧農業APP,一臺中心支軸式噴灌設備10小時能澆400多畝地;無人植保機打藥,一臺機器相當于100個人工。高標準農田智慧化太方便了!”王雷止不住地感慨。
種、管、收一條龍的機械化、智慧化模式讓不少農戶嘗到了甜頭,農田里蘊藏的科技“密碼”,也為農作物高產穩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64.9%,農田里滿滿的“科技范兒”正在推動中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
土地煥發新活力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內鄉縣地形的寫照,這也導致當地崗坡面積占比較大。
“這地都是黃黏土,適耕性差,一下雨就成了泥糊糊,干旱時又成了土疙瘩,以前群眾基本只種一季作物。”在內鄉縣數字化種養循環示范區,河南省牧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吳祖坤抓起農田里的一把土說,“這里是典型的崗坡地,高低不平、零碎分散,以前一畝地收不到200斤。”
豐收和良田息息相關。地形和土質的問題,長久以來一直限制著內鄉縣農業種植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如今麥田連方成片,這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吳祖坤3年前開始謀劃如何改造手中流轉的崗坡地。除了整地外,為了改善灌溉條件,他在鋪設管道上下了大功夫,“6000畝地鋪設的管道超過10萬米,這樣可以從三個水庫引水灌溉,不僅方便還環保”。
灌溉工程到位了,吳祖坤又積極探索沼液還田模式,通過把處理過的糞肥和清水配合使用,節約化肥50%以上,“以前施肥,一畝地要花150元,現在只要20元”。
不僅節約成本,沼液還田的模式還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有機質含量,帶動了土地產能的提升,“現在每畝地產量1200斤左右”。
今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南省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方案》中提出,在高標準農田建成區布局建設地力“加油站”,推進秸稈、人畜糞污等無害化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提升耕地產能。這更增加了吳祖坤的信心。
目前,吳祖坤團隊已經建成1.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崗坡低產地“搖身一變”成了綠色高產田,以前不被人看好的土地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國作為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在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省作為產糧大省,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建設和管理并重,促進高標準農田高質量建設,筑牢農業發展“耕”基,深入踐行“中原糧倉”使命擔當,邁向農業強省步伐鏗鏘。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