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邢臺市南和區小潔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要立登利用噴灌灌溉玉米。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河北日報訊(記者郝東偉)“三夏”時節,烈日炎炎。6月27日,在邯鄲市永年區曹八汪村的玉米地里,玉米苗已經長到了近20厘米高。在這塊地里,邯鄲市永年區博遠糧油貿易有限公司的田間管理員張文緒忙著給玉米苗澆水,緩解當前的旱情。今年麥收之后,天氣持續高溫干熱,農田土壤墑情不足,澆地成了張文緒的心頭大事。
“地里能澆上水,心里就踏實了。”張文緒說。
“天氣干旱,我們的灌溉設備全力運行,當前1萬余畝農田絕大多數已經澆灌到位。”該公司董事長許建社告訴記者,除了公司的技術員,近期不少農技專家也常到田間地頭查看墑情、苗情,給出合理建議。
邯鄲市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侯萬彬介紹,永年區組織126名農技人員成立了17支抗旱服務小分隊,深入田間一線,根據土壤情況、種子特點、灌溉條件等,面對面為農戶提供全面技術服務保障,協調解決抗旱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夏糧應澆盡澆。
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河北省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當前又值秋糧作物生長的關鍵期,做好農業抗旱工作對保障糧食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連日來,省農業農村廳立足抗高溫、抗大旱、抗長旱,結合全省農業生產實際與災害發生特點,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制定農業災害防范應對措施,多措并舉抗旱保苗。
“針對旱情發展形勢,我們發揮專家團隊、農技骨干與‘一村一名農技員’3支隊伍作用,指導市縣加密土壤墑情監測,指導農戶進行科學灌溉,最大程度減輕旱情影響。”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密切關注高溫干旱對農作物生長的不利影響,加強抗旱管理,提高作物抗旱能力,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夯實秋糧豐產基礎。
針對當前旱情,霸州市加強旱情監測分析,組織30余名農技人員成立4支抗旱服務小分隊,深入田間一線,開展抗旱保苗農技指導。充分利用河渠、坑塘地表水源,在大田作物種植區,重點實施滴灌、淺埋滴灌、微噴灌、噴灌,落實播后及時補澆“蒙頭水”等措施。
在武安市北安樂鄉上三里村,持續的高溫干旱,使之前澆過的玉米地出現土地干裂現象。得益于高標準農田建設配套的灌溉系統,農戶只需打開地頭預埋的出水管,這里的玉米就能喝上“解渴水”。
針對不同地塊、不同旱情,武安市農業農村局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指導農戶滴灌、噴灌、管灌“三管齊下”,全力應對旱情。
抗旱保苗,農民不僅算“用水賬”,還在算“節水賬”。
這兩天,在望都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的高標準農田里,卷盤式噴灌機、伸縮式噴灌等節水設施齊上陣,噴出的水霧滋潤著干旱的土壤。
“過去,我們澆灌一畝地要用50立方米的水,現在通過鋪設噴灌、管灌等節水設施,一畝地只要30立方米的水,節水率達40%。”站在田間地頭,望都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曉松看著農田喝上了“解渴水”,長舒了一口氣。
對于接下來的田間管理,黃曉松更有信心。他說,合作社改造提升的762畝高標準農田都安裝了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設備,只需操作農田邊的控制開關,便可實現自動化施肥、噴灌,省時省工還省力。同時,利用手機視頻監控App,通過農田里安裝的小氣候多功能氣象站,遠程監測空氣溫度、濕度、光照及土壤溫、濕度等,并根據這些數據,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農業澆水灌溉,電力是重要保障。各地積極推廣的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灌溉技術,都依賴高可靠性的供電。
為了讓農田“喝飽水”,河北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與供電公司建立農電聯動機制,及時溝通會商、分析研判旱情趨勢和影響,針對性做好抗旱保電措施。各級電力負荷管理中心24小時監控機井、配變、線路等設備運行狀態,重點關注晝夜澆地區域農排供電設施。
來源:河北新聞網